01/文旅项目为何要做在地化运营
1.破解同质化竞争困境
全球文旅项目数量持续增长,但多数项目陷入“设施复制+主题移植”的模式。其中主题乐园无论是过山车、旋转木马等传统游乐设备,还是热带风情、童话主题等场景设计,都呈现出高度相似性,导致游客难以形成独特记忆点。在地化运营从地域独有的文化、资源出发,打造不可复制的体验,如结合本地非遗的互动项目、依托自然地貌的特色场景,让乐园跳出“千园一面”的竞争困境。
2.契合游客体验需求升级
现代游客的度假需求已从“到此一游”的打卡式消费,转向“深度参与”的体验式消费。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游乐刺激,更希望通过项目体验了解目的地的文化内涵、生活方式。在地化运营恰好满足这一需求,让游客在游乐过程中感知地域特色,如品尝本地美食、参与民俗活动、体验传统技艺,实现“游乐+文化体验”的双重价值,提升游客满意度与传播意愿。
3.强化本地客群粘性
对于文旅项目而言,本地及周边客群是稳定的核心流量来源。在地化运营通过适配本地消费习惯、节庆习俗、家庭需求,打造“专属感”体验,吸引客群二次甚至多次消费。例如针对本地家庭设计的亲子互动项目、结合本地节庆的限定活动,让乐园成为本地客群日常休闲、节日聚会的首选场所,而非仅面向外地游客的“一次性消费”目的地。
4.降低市场适配风险
外来主题进入新市场时,容易因文化差异、需求错位导致运营受阻。在地化运营通过深入了解本地文化、消费偏好、政策环境,对项目进行针对性调整,减少“水土不服”的风险。
02/在地化运营案例解析
(一)日本冲绳JUNGLIA主题乐园
项目选址冲绳北部山原森林旁,以“恐龙探险+本土温泉”为核心,将在地资源与游乐体验深度融合,开业首月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1.资源适配的场景设计:依托冲绳北部的山海地貌,打造“丛林探险+高空观景”双重场景。恐龙探险车项目沿山原森林自然地形铺设轨道,游客在穿越丛林时可近距离接触巨型恐龙模型,同时欣赏原生植被;热气球体验升空200米,360度俯瞰山海交融的本地景观,将自然资源转化为核心体验。温泉区“SPAJUNGLIA”则利用本地天然温泉资源,打造无边际温泉池,让游客在热带丛林环绕中泡汤,呼应冲绳的海岛度假属性。
2.客群适配的定价策略:针对日本国内游客与海外游客的消费能力差异,实行“双价制”。日本国内居民成人票价6930日元,海外游客8800日元,温泉设施同步采用差异化定价。这一策略既贴合本地客群的消费习惯,又匹配海外游客的消费预期,同时通过价格杠杆平衡客流,避免本地游客因过高定价流失。
3.本土文化的细节渗透:虽以恐龙为核心IP,但在配套体验中融入冲绳元素。餐厅“TROPICALOASIS”主打本地食材制作的料理,后续还将推出适配本地饮食习惯的素食选项;原创周边商品中加入冲绳特色纹样,将恐龙形象与海岛元素结合,形成专属记忆点。夜间表演“BREEZEARENA”融入南国风情的音乐与烟火秀,贴合冲绳的热带度假氛围。
4.地域需求的运营适配:考虑到冲绳北部交通便利性不足的问题,项目初期重点面向本地及日本国内游客推广,通过较低的本地票价吸引周边客群。同时针对家庭客群设计亲子向体验,如“寻找厚鼻龙宝宝”丛林探险、小型火车体验区,适配日本家庭的度假需求,提升家庭客群占比。
(二)日本“界秋保”温泉度假项目
作为星野集团“界”品牌的全新项目,选址宫城县秋保温泉乡,依托当地悠久的温泉文化与自然环境,打造高端在地化温泉体验,客房入住率持续保持在80%以上。
1.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秋保温泉是“奥州三大名汤”之一,曾为天皇与藩主疗愈身心。项目紧扣这一历史背景,在宣传中突出“皇家温泉”的文化底蕴,客房布置融入日式传统元素,公共区域陈列秋保温泉的历史图文资料,让游客感受温泉文化的传承。温泉区引用当地两处源泉的“热汤”与“温汤”,还原传统温泉的体验感。
2.自然环境的融入设计:项目毗邻名取川,四周环绕自然景观,每间客房的窗户均面向河流与山林,让游客在室内即可欣赏本地自然风光。温泉池采用开放式设计,部分露天泡池直接面向河岸,将“温泉+自然景观”结合,贴合日本温泉“与自然共生”的传统理念。建筑外观采用日式简约风格,与周边自然环境、温泉乡氛围保持一致,避免突兀感。
3.本地习俗的体验转化:深入挖掘日本温泉的“疗愈”习俗,打造专属体验流程。游客入住后可参与“入汤仪式”,遵循日式温泉的礼仪规范;温泉区提供本地特色的浴盐与护肤产品,采用秋保当地出产的植物原料制作;配套餐厅主打“温泉料理”,食材均采购自宫城县及周边地区的当季物产,如仙台牛、本地海鲜与蔬菜,呼应日式“不时不食”的饮食习俗。
4.客群需求的精准适配:瞄准日本中高端客群的度假需求,控制客房数量以保证私密性,每间客房面积宽敞,配备专属休息区与观景阳台。针对商务客群设置小型会议空间,提供温泉疗愈与商务办公结合的复合服务;针对家庭客群推出“亲子温泉套餐”,包含儿童专属泡池、亲子料理与传统手工艺体验,适配不同客群的核心需求。
(三)巴厘岛乌布安纳塔拉度假酒店
项目位于巴厘岛乌布北部山区,融合丛林景观、水上体验与文化沉浸,打造具有巴厘岛特色的综合度假体验,成为乌布地区热门度假目的地。
1.文化符号的空间植入:建筑设计借鉴巴厘岛传统凉亭与梯田布局,别墅与泳池沿山坡层层延伸,采用当地火山岩、竹子等天然材料建造。酒店入口设置融入巴厘岛传统音乐甘美兰的动感雕塑,公共区域装饰本地艺术家的画作与手工艺品,客房内摆放藤编家具与蜡染织物,通过视觉与触觉传递巴厘岛文化特色。
2.非遗技艺的互动体验:将巴厘岛传统技艺转化为可参与的体验项目。开设蜡染、编织篮子等工作坊,邀请本地工匠现场指导游客制作,成品可带走作为纪念;设立“调羹烹饪学校”,带领游客参观当地市场采购食材,学习制作印尼传统料理,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文化参与者。此外,还提供拜访孟宁寺、参与火祭仪式等活动,深入传递本地宗教文化。
3.本地资源的业态融合:餐饮业态深度融入巴厘岛饮食文化,餐厅Amerta坚持采购当地食材,提供地中海风味与印尼风味结合的“直火料理”;全天候餐厅Kirana主打正宗印尼风味菜品,让游客品尝巴厘岛特色美食。水疗中心推出“Taksu按摩”,结合巴厘岛式按摩、指压与夏威夷经典按摩技法,使用本地植物精油,打造专属疗愈体验。
4.自然景观的体验延伸:依托乌布的丛林与梯田资源,设计多元化户外体验。驻店自然学家带领游客徒步前往隐秘瀑布,途经村庄与稻田,讲解本地生态与农业文化;酒店泳池采用无边际设计,面向丛林景观,让游客在游泳时感受自然氛围;还提供稻田、瀑布等特色场地的定制用餐服务,将餐饮体验与本地自然景观结合。
(四)大阪环球影城“超级任天堂世界”
以任天堂游戏IP为核心,深度结合日本二次元文化与本地消费习惯,打造沉浸式主题园区,开园后带动大阪环球影城客流量同比增长20%。
1.IP的本土化改编:虽基于全球知名的任天堂IP,但在内容设计中融入日本玩家的偏好。“马里奥赛车:库巴的挑战”项目设置符合日本玩家习惯的“隐藏关卡”,道具造型参考日本传统玩具;园区广播加入关西方言播报,拉近与本地游客的距离;角色互动环节设计日式礼仪动作,贴合日本社交文化。
2.互动技术的在地化落地:采用AR技术打造“现实与虚拟融合”的体验,游客佩戴“能量手环”即可与园区场景互动,完成任务可兑换日本限定奖励。技术应用贴合日本市场对二次元互动的高需求,同时联动任天堂日本总部,根据本地玩家反馈定期更新任务内容与互动形式,保持体验的新鲜感。
3.消费场景的本土适配:餐饮与零售业态深度融入日本饮食文化与消费习惯。“蘑菇餐厅”推出日式改良菜品,如马里奥造型的饭团、库巴主题的咖喱饭,贴合日本家庭的饮食口味;纪念品商店重点销售日本限定版周边,如带有樱花元素的马里奥公仔,同时与罗森等本地便利店合作推出联名商品,实现“园内体验+校外消费”的联动。
4.运营节奏的地域适配:结合日本节假日特点调整运营安排。樱花季举办“马里奥樱花巡游”,演员服饰融入樱花图案;盂兰盆节、新年等传统节日推出限定活动与周边商品,贴合本地节庆消费习惯。针对日本游客重视秩序的特点,优化排队系统,设置电子预约看板,减少现场混乱,提升游玩体验。
(五)德国科隆巧克力博物馆
以巧克力文化为核心,结合科隆本地产业特色与莱茵河景观,打造集展示、体验、消费于一体的室内乐园,成为科隆仅次于大教堂的热门景点。
1.本地产业的文化转化:科隆是德国巧克力之都,拥有施多威克巧克力工厂等知名企业。博物馆以“巧克力发展史”为核心,展示从可可种植到巧克力制作的全流程,重点突出科隆本地巧克力产业的发展历程,将工业资源转化为文化体验。馆内设有真实的巧克力生产车间,每天生产400公斤左右的巧克力,游客可现场观看制作过程并品尝新鲜产品。
2.地域景观的体验融合:博物馆建筑外形酷似扬帆远航的轮船,紧邻莱茵河,游客可在露天阳台品尝巧克力的同时,欣赏科隆大教堂与莱茵河的风光。室内设计融入莱茵河元素,部分展示区采用河流造型的展柜,呼应本地地理特色。餐厅与咖啡馆提供搭配巧克力的本地美食,如巧克力配德国烤猪肘、巧克力蛋糕等,实现风味融合。
3.本土工艺的互动体验:开设巧克力制作工作坊,邀请本地工匠指导游客制作巧克力松露、巧克力雕塑等,传授德国传统巧克力制作技艺。展示区陈列百年历史的德国巧克力制作设备,如古老的石磨机,讲解本地巧克力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特别展厅“从上帝的饮品到奢侈的商品”,结合德国人的严谨性格,详细拆解巧克力制作的科学原理与工艺细节。
4.客群需求的本地适配:针对德国家庭周末短途度假的需求,推出“亲子套票”,设计适合儿童的互动游戏,如巧克力寻宝、可可豆知识问答等。结合德国游客对文化科普的重视,设置多媒体展示区,通过3D动画、互动屏幕等形式,普及巧克力文化与科隆本地产业知识。同时适配国际游客需求,提供多语言讲解服务,推出包含本地巧克力的伴手礼套餐。
03/在地化运营的核心策略
1.文化内核的精准萃取与转化
避免对地域文化的笼统借用,聚焦具体的历史传统、非遗技艺、本土产业等核心元素,通过场景化、体验化的方式转化为度假内容。如“界秋保”深挖温泉的皇家历史、科隆巧克力博物馆聚焦本地巧克力产业,均是从单一文化内核切入,实现深度转化而非表面符号叠加。
2.资源禀赋的体验适配
结合项目选址的自然景观、气候条件、产业基础等本底资源,设计差异化体验。如JUNGLIA利用冲绳山海地貌打造探险与温泉体验,科隆巧克力博物馆依托莱茵河景观优化消费场景,让在地资源成为体验的核心组成部分,而非背景装饰。
3.客群需求的地域化匹配
基于本地及周边客群的消费习惯、年龄结构、节庆偏好等特征,定制产品与服务。如JUNGLIA的双价制适配不同客群消费能力,任天堂世界结合日本节假日调整运营节奏,通过精准定位减少体验与需求的错位。
4.业态链条的本土联动
文旅项目的封闭边界,联动本地商家、工匠、文化机构等资源,构建“体验+消费+文化传播”的闭环。如巴厘岛安纳塔拉酒店与本地工匠合作开设工作坊,科隆巧克力博物馆联动本地巧克力工厂,让项目成为地域消费生态与文化生态的一部分。
04/对未来文旅项目开发运营的启示
1.前期策划:从“模式复制”到“在地解码”
项目立项阶段需组建包含本地文化研究者、市场分析师的专业团队,系统梳理选址地的文化基因、资源禀赋与客群特征。避免直接复制成熟乐园的运营模式,而是基于在地解码结果,确定核心主题与体验方向。例如温泉项目可深挖本地温泉习俗,室内乐园可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形成“一地一策”的差异化定位。
2.设计落地:从“符号叠加”到“场景渗透”
将在地元素融入空间设计、体验项目、服务细节等全链条,而非仅作为装饰符号。如建筑采用本地材料与风格、餐饮融入本地风味、服务遵循本地礼仪,让游客在游乐、饮食、休息等各个环节,持续感知地域特色。同时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让项目与周边环境、文化氛围保持协调。
3.运营管理:从“单一运营”到“社群联动”
建立与本地社群的长期合作机制,如邀请非遗传承人驻场、与周边商家推出联票、采购本地食材与商品等。这不仅能丰富体验内容,还能增强乐园的地域认同感,降低本地客群的审美疲劳。同时根据本地节庆、文化热点,动态调整活动内容与运营节奏,保持乐园的新鲜感与地域贴近性。
4.客群服务:从“统一标准”到“精准适配”
针对本地客群与国际游客、家庭客群与高端客群等不同群体,设计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如通过差异化定价、专属体验项目、多语言服务等,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建立客群反馈机制,定期收集本地游客的建议,优化体验内容与服务流程,提升客群粘性与口碑传播。
05/总结
国外文旅项目的在地化运营实践表明,破局同质化的关键在于回归“地域价值”,将选址地的文化、资源、客群需求转化为不可复制的体验竞争力。从冲绳JUNGLIA的资源适配到巴厘岛安纳塔拉的文化沉浸,从任天堂世界的IP本土化到科隆巧克力博物馆的产业转化,这些案例均证明,在地化不是简单的元素叠加,而是涵盖策划、设计、运营、服务的系统工程。
未来,文旅项目的竞争将越来越聚焦“地域独特性”,只有放弃模式复制,深入解码在地价值,通过文化转化、资源适配、客群对接、社群联动,打造兼具辨识度与体验感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中持续立足。对于开发者而言,在地化运营不仅是破解同质化的手段,更是实现项目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逻辑。

扫一扫添加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总部地址:广州市番禺区番禺大道北555号广州番禺天安节能科技园总部中心23号楼12层 邮编:511400
生产基地地址:广东韶关新丰马头镇工业园
联系电话:020-39388591 传真:+8620-23889566
24小时业务热线:18675872398(微信同号)
业务邮箱:hs@gzhais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