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设计_康养度假_乡村旅游项目规划策划_温泉度假区/村设计公司_海森文旅设计院

  • 首 页
  • 关于海森
    • 海森简介
    • 发展历程
    • 荣誉资质
    • 加入海森
  • 业务范围
    • 策划与规划
    • 建筑 / 装修与景观设计
    • 专项工程设计
    • 游乐设备研发与制造
    • 经营管理
    • 投资合作
  • 成功案例
    • 温泉度假
    • 温泉综合体
    • 文旅综合体
    • 乡村旅游度假
    • 四季主题水乐园
    • 度假乐园EPCO
  • 文旅研究
  • 新闻资讯
    • 海森新闻
    • 行业资讯
  • 联系我们

020-39388591 18675872398

  • 首页 /
  • 新闻资讯 /
  • 行业资讯 /

返回列表

低效旅游空间的盘活策略之功能改造

  • 作者:海森文旅科技
  •  行业资讯
  •  2025年09月03日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旅游空间作为承载游客活动、实现旅游价值的核心载体,其运营效率直接影响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质量。然而,当前我国不少旅游空间陷入低效困境——部分自然景区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转化率低,部分人文遗址仅停留在打卡式参观层面,部分城市休闲空间则因功能单一导致吸引力持续下降。这些低效旅游空间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旅游资源,还制约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功能改造作为盘活低效旅游空间的核心路径之一,并非简单的设施翻新,而是通过对空间功能的重新定位、整合与拓展,让旅游空间与游客需求、市场趋势精准匹配,从而激发空间的新活力。本文将简要界定低效旅游空间、剖析核心成因,重点围绕五大核心方向展开功能改造策略,为低效旅游空间盘活提供可落地的实践思路。

低效旅游空间的盘活策略1

一、基础认知:何为“低效旅游空间”?

(一)核心范畴界定

低效旅游空间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因功能定位偏差、资源利用不足、运营管理粗放等问题,导致旅游价值未充分释放,难以实现可持续运营的旅游空间。

(二)低效旅游空间的特征

从运营、客群、价值转化层面看,低效旅游空间呈现三大典型特征:

一是运营季节性失衡,多数空间依赖特定季节或节假日客流,如山地景区仅夏季避暑、冬季滑雪季有客,其余时间客流骤降,设施闲置率超60%;

二是客群结构单一且粘性低,多以一次性观光客为主,亲子、康养、文化等稳定客群占比不足20%,重游率低于15%,缺乏长期吸引力;

三是价值转化链条断裂,仅能实现“资源-观光” 的单一价值转化,无法延伸出体验、消费、传播的完整链条。

(三)核心成因

1、前期规划偏差:供需错配

在旅游空间开发初期,部分项目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对市场需求的判断不准确,导致功能定位与实际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例如,一些项目盲目跟风开发主题公园,未考虑当地及周边区域的市场容量、消费能力和旅游偏好,最终因游客量不足而经营困难。部分旅游空间在规划时忽视了旅游服务功能的完善,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加剧了低效问题。

2、设施与体验滞后:硬件老化且不符合新消费趋势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一些早期建设的旅游空间设施逐渐老化,无法满足现代游客对舒适度、安全性和便捷性的要求。同时,这些旅游空间的旅游产品和体验形式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创新性和吸引力,不符合当前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式旅游的追求。

3、运营模式单一:运营薄弱

许多低效旅游空间采用传统的运营模式,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缺乏多元化的盈利渠道。同时,旅游业态同质化现象严重,不同旅游空间之间的产品和服务差异较小,无法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低效旅游空间的盘活策略2

二、盘活路径的核心逻辑

盘活低效旅游空间需遵循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支撑” 的系统逻辑,为功能改造提供方向指引。

“一个中心”即以游客价值提升为导向,从体验、情感、实用三个层面满足游客需求,让游客从被动观光转向主动参与;

“两个基本点”是将资源激活与对功能进行适配,前者将沉睡的自然、文化资源转化为可体验的旅游产品,后者根据目标客群需求构建复合功能体系,避免同质化;

“三个支撑”包括运营创新、设施升级与服务优化,通过拓展多元营收、完善基础与智慧设施、提升服务专业性,保障功能改造落地见效。

低效旅游空间的盘活策略3

三、盘活路径——功能改造的五大核心方向与实施策略

(一)休闲度假功能改造

1、适配场景

休闲度假功能改造适用于拥有优质自然景观(如滨湖、山地、滨海)或静谧环境的低效旅游空间,如闲置的水库周边区域、偏远山地景区、未充分开发的滨海滩涂等,这类空间通常具备慢生活、旅居、康养等基础条件,但缺乏与之匹配的度假配套与体验场景。

2、改造策略

首先完善度假基础设施,在保留自然生态本底的前提下,建设低密度、高颜值的度假住宿设施,如滨湖民宿、山地木屋、滨海露营地,且住宿设施需融入当地建筑风格,避免过度商业化;

其次,进行业态补充,围绕主题构建休闲场景,例如在滨湖区域增设滨水步道、垂钓平台、亲子戏水区,在山地区域设计森林氧吧步道、星空观测台,在滨海区域打造沙滩排球区、赶海体验区,同时配套特色餐饮设施,如湖边渔家乐、山地野菜馆,让游客能“住下来、玩起来、吃特色”;

最后,加强运营,通过季节性活动增强吸引力,如春季举办滨湖风筝节、夏季开展山地避暑露营季、秋季推出滨海海鲜美食节,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度假消费转化率。

低效旅游空间的盘活策略4

(二)文化体验功能改造

1、适配场景

文化体验功能改造主要适用于人文类低效旅游空间,包括历史街区、古镇古村、非遗传承地、小型博物馆等,这类空间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非遗资源,但多以静态展陈为主,缺乏沉浸式体验。

2、改造策略

围绕让文化活起来展开,首先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场景化呈现,例如在历史街区还原传统市井场景,引入老字号商铺、传统手工艺作坊,让游客能直观感受历史生活气息;在古镇古村依托非遗资源,打造非遗体验工坊,如剪纸、陶艺、刺绣等工坊,游客可亲手参与制作,带走专属非遗手作;对于小型博物馆,摒弃传统文字展板模式,利用VR、A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如在民俗博物馆中通过VR体验传统婚礼、节庆仪式。

其次,设计文化主题活动,如在历史街区定期举办传统节日庆典、民俗表演,在古镇古村开展古镇寻宝、非遗文化节等活动,增强游客参与感;

同时,开发文化文创产品,将当地文化元素融入文具、饰品、家居用品中,如以古镇建筑纹样为设计灵感的笔记本、以非遗图案为元素的丝巾,让文化体验变得可带走、可传播。

低效旅游空间的盘活策略5

(三)乡村振兴功能改造

1、适配场景

乡村振兴功能改造针对的是低效乡村旅游空间,包括空心化村落、闲置农田、乡村废弃厂房等,这类空间拥有田园风光、乡村民俗资源,但缺乏与乡村振兴结合的旅游功能,无法带动村民增收与乡村发展。

2、改造策略

需紧扣旅游赋能乡村,首先整合乡村资源打造田园体验场景,将闲置农田改造为观光采摘园、亲子农场,游客可参与播种、施肥、采摘等农事活动,感受农耕乐趣;将空心化村落改造为乡村民宿集群,保留乡村建筑风貌,内部配套现代化设施,同时引入村民参与民宿运营,如担任管家、提供农家餐饮服务。

其次,延伸乡村产业链,围绕农产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将当地种植的水果加工为果干、果酱,作为旅游伴手礼销售;依托乡村手工艺资源,打造乡村手作工坊,如竹编、木雕工坊,游客体验制作的同时,也能带动手工艺品销售。

最后,构建“旅游+乡村”模式,在乡村旅游空间中增设乡村便民服务中心,既为游客提供咨询、导览服务,也为村民提供技能培训、农产品代销服务,实现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让低效乡村空间成为带动村民增收、激活乡村活力的重要载体。

低效旅游空间的盘活策略6

(四)运动康养功能改造

1、适配场景

运动康养功能改造适用于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的低效空间,如森林景区、温泉度假区、山地公园等,这类空间拥有清新空气、优质水源、适宜运动的地形等资源,具备发展运动康养的天然优势,但缺乏针对性的运动与康养功能设计。

2、改造策略

围绕“运动+康养”双核心,首先根据空间资源特点设计运动场景,例如在森林景区规划不同难度的徒步路线、骑行绿道,配套运动补给站、健身器材区,满足不同人群的运动需求;在山地公园开发攀岩、滑草、山地越野等运动项目,同时建设运动康复中心,为运动后的游客提供按摩、拉伸等康复服务;在温泉度假区则结合温泉资源,打造温泉运动康养体系,如温泉瑜伽、温泉游泳,配套温泉理疗中心,提供中医理疗、温泉药浴等服务。

其次,完善康养配套设施,建设康养旅居区,如森林康养木屋、温泉康养民宿,内部配备康养设备,如负氧离子发生器、按摩椅等;配套健康餐饮,根据不同康养需求提供定制化餐食,如减脂餐、养生药膳。

最后,引入专业康养服务团队,如健身教练、中医理疗师、营养师,为游客提供个性化运动康养方案,如针对中老年人群的森林徒步+中医理疗套餐,针对青年人群的山地运动+温泉康复套餐,让运动康养功能更专业、更具吸引力。

低效旅游空间的盘活策略7

(五)生态休闲功能改造

1、适配场景

生态休闲功能改造适用于自然类低效旅游空间,包括城市周边的郊野公园、湿地保护区、山林景区等,这类空间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但仅提供基础观光功能,生态价值未充分转化为休闲体验价值。

2、改造策略

以“生态保护优先、休闲体验为辅”为原则,首先打造生态观光与科普结合的场景,在湿地保护区设置生态观测台、湿地科普长廊,通过图文、标本、多媒体等形式,向游客普及湿地生态知识,同时设计栈道式观景路线,避免破坏湿地生态;在郊野公园规划生态花海、森林氧吧区,配套生态解说牌,介绍植物种类、生态作用,让游客在休闲中了解生态知识。

其次,增设轻度生态休闲项目,如在山林景区开发森林露营、生态野餐区,要求游客遵循无痕露营原则,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湿地周边打造生态垂钓区、观鸟平台,配备专业观鸟设备租赁服务,满足游客生态休闲需求。

最后,完善生态友好型设施,采用环保材料建设休息座椅、厕所、停车场,引入太阳能照明系统,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加强生态保护宣传,通过广播、宣传册等形式,引导游客文明休闲,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与休闲体验的双赢,让低效自然空间成为城市居民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生态休闲胜地。

低效旅游空间的盘活策略8

四、功能改造实践案例

(一)案例 1:云峰屯堡景区

2000年七眼桥镇政府以云山屯为核心启动旅游开发,随后本寨村开展屯堡风情演绎,成为早期文化展示窗口。2003年由贵州南风公司运营云峰八寨,但因投入不足,经营长期维持低效状态,九溪村等退出自营。2012年贵州省旅游发展投资公司收购云峰屯堡经营权,推动与天龙屯堡资源重组整合,2015年政府投资升级基础设施,提出“大屯堡”理念,联动黄果树打造“姊妹篇”。但因业态单一、客单价低,景区在2021年被列为贵州省闲置低效旅游项目,年亏损严重。

2022年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成立专项工作组,2023年推出“活态明朝博物馆”概念,按“一户一业态”招商,增加“贵客好礼”品牌店等文创店、咖啡工坊、民宿旅拍功能,融合多种业态,打破单一观光模式,并增加明代士兵、屯堡嬢嬢等NPC互动、剧本杀、明潮市集等活动,2024年国庆游客量同比激增260%。2025年1-7月景区接待游客12万人次,旅游收入700余万元,实现单月收支平衡。

低效旅游空间的盘活策略9

(二)案例 2:贵州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

2021年7月该贵州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被列为贵州省闲置低效旅游项目之一,随后全面进入盘活阶段。建立“项目+政银企合作”机制,通过资源资产抵押、景区经营权和门票收费权质押等方式积极开展项目融资工作。贵州乌江寨景区管理运营方介绍,用“投资+运营”模式实现“利益捆绑”,推动景区市场化运营,才能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同时,拓展景区收入渠道,推动景区收入从单一门票收入转变为复合型收入。以“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为核心,全面升级文旅产品体系,推出系列融合传统民俗与现代科技的沉浸式项目和特色业态,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推动古村落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游、过夜游转变。重新盘活的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于2022年2月1日开始试运营,截至2023年4月底,该景区共接待游客7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

低效旅游空间的盘活策略10

五、结语

低效旅游空间的盘活,核心在于通过功能改造实现 “资源-功能-需求”的精准匹配。无论是休闲度假、文化体验,还是乡村振兴、运动康养、生态休闲,每个改造方向都需立足空间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从场景打造、设施配套、活动运营等多维度发力。未来,随着旅游需求愈发个性化、多元化,功能改造需进一步强化差异化设计,避免同质化竞争,让低效旅游空间真正成为兼具体验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优质旅游载体,推动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热门资讯

  • 低效旅游空间的盘活策略之功能改造

    低效旅游空间的盘活策略之功能改造

  • 2025 “文旅 +疗愈” 创新玩法与开发趋势研究

    2025 “文旅 +疗愈” 创新玩法与开发趋势研究

  • 文旅研究:研学旅游从遇冷到重塑价值的转型之路

    文旅研究:研学旅游从遇冷到重塑价值的转型之路

  • 文旅结构性变革加速,2025哪些项目将被被淘汰?哪些又将重生?

    文旅结构性变革加速,2025哪些项目将被被淘汰?哪些又将重生?

  • 年轻人正在改写旅居新浪潮

    年轻人正在改写旅居新浪潮

近期创作领域

  • 海森文旅
  • 海森文旅科技集团
  • 温泉旅游
  • 温泉旅游发展规划
  • 康养小镇
  • 康养度假小镇
  • 策划及概念性规划
  • 温泉康养
  • 概念性规划

经典案例

“小而美” 场景打造:文旅发展新趋势
  • 沂水彩虹谷旅游度假区
  • 淮南春申湖博罗文旅项目
  • 狼牙山桃花谷乡村风情度假区
  • 山东烟台桃园仙谷国际康养小镇
  • 河南洛阳中赫梦幻水世界
海森文旅科技集团
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总部地址:广州市番禺区番禺大道北555号广州番禺天安节能科技园总部中心23号楼12层         邮编:511400

生产基地地址:广东韶关新丰马头镇工业园

联系电话:020-39388591   传真:+8620-23889566

24小时业务热线:18675872398(微信同号)

业务邮箱:hs@gzhaisen.com

海森文旅科技集团

广东海山游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站

广州海森度假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网站

广州海森度假温泉设计建造有限公司网站

广州海森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网站

友情链接:数据治理

Copyright © 2002-2025 海森文旅科技集团 版权所有 |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12398号 | xml网站地图 | txt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