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设计_康养度假_乡村旅游项目规划策划_温泉度假区/村设计公司_海森文旅设计院

  • 首 页
  • 关于海森
    • 海森简介
    • 海森理念
    • 发展历程
    • 荣誉资质
    • 加入海森
  • 业务范围
    • 策划与规划
    • 建筑 / 装修与景观设计
    • 专项工程设计
    • 游乐设备研发与制造
    • 运营管理
    • 投资合作
    • EPCO服务
  • 成功案例
    • 温泉度假项目
    • 温泉综合体
    • 文旅综合体
    • 乡村旅游度假
    • 四季主题水乐园
    • 度假乐园EPCO
  • 研究院
    • 专题研究
    • 智库
  • 新闻资讯
    • 海森新闻
    • 行业资讯
  • 联系我们

020-39388591 186 7587 2398

  • 首页 /
  • 研究院 /
  • 智库 /

返回列表

主题乐园设计如何重新定义年轻人沉浸式体验?

  • 作者:海森文旅科技
  •  智库
  •  2025年11月10日

从旁观者到故事主角,主题乐园的创新设计让年轻人的快乐从项目体验延伸到情感记忆。

当今的主题乐园已不再仅仅是儿童娱乐的场所,而是成为年轻人释放压力、寻找自我和社交互动的重要空间。随着主题乐园客群的明显变化,26-35岁年龄段的游客已占到总游客量的60%(上海迪士尼乐园统计数据),乐园设计正经历一场针对年轻人体验的革新。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应用上,更是从叙事方式、空间营造、社交互动到商业模式的重构,让年轻人从被动的浏览者转变为故事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01/叙事创新:从线性观看到角色代入

传统主题乐园的“浏览式体验”正被“参与式叙事”所取代。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仅仅观看表演或乘坐游乐设施,而是渴望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2024年3月开业的东京IMMERSIVE FORT TOKYO室内主题乐园,由台场原维纳斯城堡改造而成,占地约2.8万平方米,改变了传统主题乐园“景点串联”的模式,打造了10个可独立体验又能联动的主题场景,将《名侦探夏洛克》、《第五人格》等热门IP转化为可参与的叙事载体。在《神探夏洛克:詹姆斯·莫里亚蒂的反击》项目中,游客以“目击者”身份入场后,需在90分钟内跟随角色穿梭于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场景中,通过收集现场线索、与NPC(非玩家角色)互动做出决策,不同选择会触发3种以上的剧情结局。

主题乐园设计如何重新定义年轻人沉浸式体验?1

本土文化IP的深度转化,为叙事创新提供了另一条路径。不同于简单的符号贴标,成功的本土叙事设计注重“传统故事与现代体验的结合”。安徽临泉魔幻之都以中国古典神话《封神演义》为核心IP,在封神魔幻动物园的‌主题展区‌中,通过创意联想将中美貘与神话中的“混沌”、美洲红鹮与“毕方”建立文化关联,游客可通过互动设备了解相关传说。乐园运营方表示,该区域通过传统文化与科技体验的结合,显著提升了游客参与度。

主题乐园设计如何重新定义年轻人沉浸式体验?3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的“海洋神仙节”是本土叙事的另一种实践。该活动将春节民俗与海洋文化结合,通过非遗舞狮表演、传统服饰巡游、“海洋神仙”角色互动等沉浸式环节,让游客在体验节日氛围的同时,感受海洋文化与传统民俗的融合。根据公园公开信息,活动期间游客二次消费占比维持在较高水平(约27%),印证了本土文化叙事对游客吸引力的提升作用。

主题乐园设计如何重新定义年轻人沉浸式体验?4

叙事创新的核心是满足年轻人对“身份认同”的需求‌。在东京IMMERSIVE FORT TOKYO的《我推的孩子》沉浸式拉力项目中,游客化身“偶像粉丝”,通过与虚拟偶像互动破解谜题,最终获得“演唱会入场资格”。这种角色设定贴合了Z世代对“圈层归属”的追求,项目开幕后因动画版首话91.6%的好评率引发广泛社交讨论;上海迪士尼2025年推出的“皮克斯奇旅”展览,以《头脑特工队》、《寻梦环游记》等七部影片为灵感,打造可触摸、可互动的主题空间(如操控“情绪控制台”、与“小熊猫美美”同框),该展览作为国内首个皮克斯沉浸式互动展,开幕首日即吸引大量游客打卡。这种设计让游客从“观众”变为“故事参与者”,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的讨论量持续攀升。

02/技术融合:从物理刺激到全感官沉浸

前沿技术是沉浸式体验的支撑,但行业实践表明,技术的价值在于“匹配体验需求”而非“堆砌”。数据显示,30岁以下消费者占沉浸式体验客群的50%以上,其中多数受访者更倾向技术叙事融合的体验形式。纯技术类项目复购率较低,而内容导向项目重游率可达65%。这一需求推动技术从“炫技展示”转向“体验赋能”。

上海东方明珠“∞无限境高空奇境VR过山车”项目没有单纯依赖VR(虚拟现实)影像制造视觉冲击,而是采用UWB(超宽带)空间定位技术实现厘米级三维定位,将物理轨道的升降、翻转与虚拟场景精准同步,减少了传统VR过山车因定位偏差导致的“出戏感”。同时,项目还加入风力模拟装置,还原高空飞行的气流感,配合气味释放系统模拟丛林、海洋等场景的专属气味,形成“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的多感官体验。根据东方明珠景区2024年运营报告,该项目二销转化情况优于景区内传统观光项目,成为景区内较受欢迎的体验类项目之一‌。

主题乐园设计如何重新定义年轻人沉浸式体验?8

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Virtual”VR冒险项目采用自我steer(自主操控)技术,允许游客通过身体姿态控制虚拟飞行轨迹,配合360度沉浸式影像,让游客从“被动观看者”变为“主动操控者”。项目运营方介绍,这种设计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复购率高于传统固定剧情VR项目,吸引了不少年轻游客多次体验。

主题乐园设计如何重新定义年轻人沉浸式体验?9

AR(增强现实)技术作为轻量化技术手段,在连接虚实场景中应用广泛。故宫博物院“数字故宫”项目通过AR导览功能,让游客扫描文物即可看到动态复原效果,如扫描“清明上河图”数字版,能看到画中人物、船只的动态演示,配合数字化解说内容,帮助游客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背景。故宫博物院官网显示,该功能推出后,游客在太和殿等核心区域的单次停留时间显著延长,部分区域平均停留时间较未使用导览时提升1.2倍。

主题乐园设计如何重新定义年轻人沉浸式体验?10

东京IMMERSIVE FORT TOKYO在《汉塞尔与格蕾特》沉浸式故事中,利用360°全景影像与环绕音响,打造两条不同视角的观赏路线。游客在物理空间中漫游时,通过技术手段获得差异化的叙事体验,例如一条路线跟随“汉塞尔”视角,另一条跟随“格蕾特”视角,两种视角看到的剧情细节不同。这种“轻技术重体验”的模式,既降低了运营成本,又通过个性化视角满足了年轻游客对沉浸式体验的需求。

主题乐园设计如何重新定义年轻人沉浸式体验?11

技术应用的关键是在于“隐形化服务体验”。就拿北京环球影城哈利·波特园区的“魔杖互动”项目来说,游客手持实体魔杖在园区特定点位做出动作,通过红外感应技术触发橱窗动画、灯光变化等效果,如挥动魔杖让橱窗里的“羽毛笔”自动书写,或让“糖果盒”打开并发出光芒。整个技术过程隐藏在场景叙事中,游客感受到的不是“技术展示”,而是“魔法成真”的沉浸感。根据园区公开信息,该区域2024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带动周边商品销售上升,体现了技术与叙事融合的价值。

主题乐园设计如何重新定义年轻人沉浸式体验?12

03/空间场景:从区域划分到世界观营造

空间设计的核心,正从“功能分区”转向“完整世界观的营造”。通过统一的场景风格、细节设计,让游客进入园区后自动代入角色,强化叙事真实性。上海迪士尼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具有完整主题叙事的区域,游客拍照分享率较普通区域高53%,停留时间平均延长40分钟,这背后是空间设计对“沉浸感”的支撑作用。

东京IMMERSIVE FORT TOKYO的空间设计注重“世界观统一性”。乐园将2.8万平方米的室内空间整体打造为“欧洲堡垒小镇”,从建筑风格、街道铺装到灯光色温、背景音乐均保持一致,屏蔽了外部环境的视觉干扰。更值得注意的是细节设计,卫生间标识采用复古纹章样式,与“堡垒小镇”的整体风格匹配;餐厅餐具印有主题IP图案,工作人员的服饰、话术也与场景设定统,例如在《江户花魁奇谭》项目区域,工作人员穿着江户时代服饰,使用符合时代背景的礼貌用语。乐园运营方表示,这种“全场景细节统一”的设计,提升了游客的角色代入感,减少了因场景割裂导致的沉浸感中断。

主题乐园设计如何重新定义年轻人沉浸式体验?13

自然主题乐园的空间创新,聚焦于“打破人与场景的边界”。珠海长隆横琴长隆剧院通过270°全景环形舞台、3条环绕水道与250米高空吊挂轨道,构建了“水陆空”三维演出空间。在《极速飞车》节目中,演员不仅在舞台表演,还会通过水道乘船、轨道滑行穿梭于观众席之间,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表演周边的参与者”。据长隆集团公开信息,该剧院自开业后,夜间客流量显著提升,成为长隆夜游经济的核心项目之一。

主题乐园设计如何重新定义年轻人沉浸式体验?17

“微场景”的精细化打造是空间设计的重要补充。上海迪士尼“明日世界”区域的细节设计中,垃圾桶上印有星际航行的幽默标语,如“太空垃圾请在此投放”;工作人员使用“星际通用语”与游客互动,例如用“欢迎来到星际港口”代替普通问候;餐饮包装采用未来感设计,饮料杯印有“太空燃料补给”字样。这些“一平米场景”的细节堆砌,让“科幻世界观”更加立体。

“全天候体验延伸”是空间设计的另一趋势。传统主题乐园受天气、昼夜影响较大,而沉浸式空间设计通过改造,实现了体验的连续性。东京IMMERSIVE FORT TOKYO的室内封闭设计,有效缓解了雨天运营对客流的影响,乐园数据显示,雨天客流量仅比晴天低8%,低于东京室外乐园30%以上的雨天客流降幅;北京环球影城通过“日间与夜间场景转化”,白天是《画皮》幽宅的奇幻探险场景,夜晚通过灯光调整变为恶魔兔主题派对场地,配合限定餐饮、周边销售,形成“24小时体验闭环”。据园区披露,其夜间消费占比显著提升,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并提升了单日消费额。

主题乐园设计如何重新定义年轻人沉浸式体验?19

04/社交互动:从个体娱乐到共享体验

主题乐园已成为年轻人线下社交的重要场景。根据《2022中国Z世代群体消费主题乐园行为洞察》数据,Z世代游客中,超60%会选择与朋友结伴游玩主题乐园,其中83%认为“互动体验”是维系社交关系的关键载体;同时,76%的Z世代会在社交平台分享游玩内容,形成“体验-分享-传播”的社交链条。这种需求推动社交设计从“自发互动”向“场景引导”转变。

北京欢乐谷六期的“夜经济六部曲”是社交场景设计的典型案例。该项目没有局限于传统的灯光秀,而是通过算法影像、投影互动等技术,打造“集体参与式”夜游体验:如游客可通过手机扫码加入灯光互动游戏,多人协同完成任务即可触发特殊光影效果;在“荧光派对”区域,工作人员会组织集体舞蹈教学、互动小游戏等环节,降低年轻人的社交门槛。

主题乐园设计如何重新定义年轻人沉浸式体验?20

“分享价值”的场景化设计,是吸引年轻人传播的关键。Z世代发布社交内容的核心需求是“获得认同”,因此乐园需要提供“低创作成本、高传播价值”的场景。珠海长隆马戏世界的蒙特卡洛马戏历史展示区,通过复古道具陈列(如老式马戏海报、表演服装)、沉浸式打卡点组合,让游客无需专业设备即可拍出高质量照片。

上海迪士尼的“皮克斯奇旅”展览则更注重“分享场景的针对性”。每个主题展厅都设置了“高出片率”的互动点位,例如《海底总动员》的“海底花园”,游客站在指定位置,可通过投影技术与“尼莫”“多莉”同框;《青春变形记》的“教室场景”,还原电影中的课桌、海报,游客可与小熊猫美美同框拍照‌。不少游客表示“场景好拍”是吸引他们打卡的主要原因。

主题乐园设计如何重新定义年轻人沉浸式体验?21

“圈层社交”的场景细分是社交设计的新方向。东京IMMERSIVE FORT TOKYO根据IP受众特点划分场景,在《第五人格》追逐项目区域,设置了“赛后交流区”,供玩家讨论战术、分享体验;在《开膛手杰克》惊悚体验区外,安排了“情绪平复区”,提供饮品和休息座椅,方便同好分享感受。


线上线下社交联动,正以数字化工具重构主题乐园的体验边界。‌上海迪士尼通过官方APP推出“乐园社交圈”功能,游客可在线组队预约热门项目、共享实时排队动态,离园后仍能通过照片墙、纪念品电子相册延续互动;北京环球影城则上线“魔法手环”系统,支持好友间虚拟道具互赠、AR合影彩蛋生成,游玩数据同步至社交平台形成个性化“旅程回忆录”。这种设计将园区内的即时社交转化为长期用户资产,使乐园体验从“单次消费”升级为“持续关系经营”。

05/情感连接:从短暂访客到故事角色

情感连接是沉浸式体验的核心驱动力,更是提升游客忠诚度的关键密码。‌上海迪士尼的运营数据显示,深度参与IP互动(如与“迪士尼朋友”合影、佩戴智能手环解锁AR彩蛋)的游客,年均复游次数显著高于普通游客,且推荐意愿持续攀升;在年卡用户中,超四成消费者将“情感共鸣”视为持续消费的核心动力。这种情感连接的构建,依赖于“角色化服务”与“IP情感唤醒”的双重作用,使游客从“单次到访者”转化为“长期情感伙伴”。

‌“角色化服务”是情感连接的核心纽带,通过沉浸式互动将游客转化为IP的“情感共同体”。‌ 在北京环球影城哈利·波特园区,工作人员以“霍格沃茨师生”身份与游客互动,通过场景化对话(如“欢迎来到魔法世界”)强化角色代入感;在“奥利凡德魔杖店”,店员结合游客的穿着、性格推荐“专属魔杖”,并配合“挥动魔杖触发橱窗特效”的表演式互动,增强仪式感与参与感。数据显示,该区域游客的二次消费意愿显著高于乐园平均水平,印证了角色化服务对提升复购率的关键作用。

主题乐园设计如何重新定义年轻人沉浸式体验?24

‌跨代际IP的“情感唤醒”,具有更长久的影响力。‌许多经典IP承载着年轻人的成长记忆,主题乐园通过场景还原与互动设计,能触发深层情感共鸣。《哈利·波特》系列首批读者已进入30-40岁年龄段,他们到访主题乐园时,不仅是消费者,更是“IP陪伴者”。北京环球影城通过定期更新角色互动剧情(如“食死徒来袭”沉浸式体验)、推出IP主题限定活动(如“霍格沃茨晚宴”),持续激活这种情感连接。数据显示,该IP区域年卡用户复游意愿显著,不少游客表示“重温童年记忆”是他们重复游玩的动力。

上海迪士尼则通过IP矩阵扩大情感连接范围。除了经典的迪士尼公主、米老鼠系列,还引入达菲和朋友们、复仇者联盟等新IP则精准触达细分市场。如达菲系列凭借“七宝托特包”等衍生品和互动体验,成为年轻女性游客的情感寄托,相关社交媒体话题阅读量达35亿次;复仇者联盟则通过超级英雄主题项目满足男性游客的“英雄情结”。多IP策略有效提升用户粘性,游客复玩意愿达85%,年卡用户年均入园12次,持卡最长超700天。此外,乐园通过“疯狂动物城”等新主题园区和季节性活动,持续迭代体验,吸引近三分之一新游客专程到访。

主题乐园设计如何重新定义年轻人沉浸式体验?25

“包容式场景”的打造,满足了年轻人的情感宣泄需求。Z世代面临职场压力、身份焦虑等问题,对“情绪释放场”的需求日益强烈。东京IMMERSIVE FORT TOKYO的“街头娱乐(Party Festa!)”项目,通过全员参与的音乐剧形式,让游客在舞蹈、唱歌中释放压力;北京环球影城的“恶魔兔主题派对”以暗黑美学为基调,通过灯光、音乐和互动游戏,为年轻人提供差异化的情绪表达出口。

主题乐园设计如何重新定义年轻人沉浸式体验?26

06/商业模式:从门票经济到体验价值

面对行业内部分乐园二次消费增长乏力的挑战,主题乐园的商业模式正加速从“门票依赖”向“体验驱动”转型。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2024年报告显示,二次消费结构优化显著的乐园,其盈利稳定性显著提升;而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乐园,则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沉浸式体验作为串联“游玩场景”与“消费行为”的核心引擎,正通过技术赋能与内容创新,重塑主题乐园的盈利逻辑与价值链条。

沉浸式体验项目本身,成为二次消费的增长引擎。不同于传统游乐设施的“单次付费”模式,新型沉浸式项目往往采用“基础体验+增值服务”的定价策略。东京IMMERSIVE FORT TOKYO设置1日通行证(成人约324元人民币)作为基础门票,而《夏洛克》、《江户花魁奇谭》等深度体验项目需额外付费(167-429元人民币不等)。这种分层定价既降低了入园门槛,又通过高价值体验提升客单价。

主题乐园设计如何重新定义年轻人沉浸式体验?27

东方明珠“∞无限境”VR过山车项目通过“体验+衍生品”的协同模式有效拉动消费。项目衍生品设计紧密围绕体验内容,推出如虚拟场景主题的文创产品、定制化服饰配件等,将沉浸式体验延伸至实物消费。根据东方明珠景区运营数据,该项目带动周边衍生品销售增长,单客消费较传统观光项目显著提升,成为景区内盈利表现突出的体验类项目之一。

情感型衍生品是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Z世代消费者中,超六成认为“衍生品是体验记忆的延伸”,更愿意为承载情感价值的商品买单。就拿上海迪士尼来说,其衍生品市场长期保持强劲增长,其中“迪士尼朋友”系列(如达菲公仔、星黛露周边)因承载互动记忆,成为复购率最高的品类之一。据行业观察,这类衍生品常因“新角色推出”“节日限定款”等营销策略引发二次消费,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北京环球影城哈利·波特园区的“魔杖”衍生品,实现了“体验延续”的功能。游客购买的实体魔杖不仅是纪念品,还能在园区内特定点位触发互动效果,如在“奥利凡德魔杖店”挥动魔杖点亮橱窗,在“蜂蜜公爵糖果店”让糖果盒自动打开。不少游客表示“魔杖带来的互动体验”是购买的主要原因。上海迪士尼针对年卡用户推出的“专属体验套餐”‌,通过限量角色互动(如“与米奇共进早餐”)、夜间VIP观赏(如“夜光幻影秀优先位”)等增值服务,有效提升了用户粘性。年卡策略通过专属权益强化了高忠诚度游客的“专属感”,并带动了二次消费。

07/未来展望

结合行业数据与消费需求变化,主题乐园的沉浸式变革将呈现三个清晰趋势,这些趋势不仅关乎设计创新,更影响乐园的长期竞争力。

1.人工智能驱动的个性化体验将成为技术应用的重要方向

目前东京IMMERSIVE FORT TOKYO正在测试“情绪识别系统”,通过摄像头捕捉游客表情变化,动态调整NPC的互动方式与剧情走向。该系统特别之处在于当检测到游客情绪低落时,会触发温暖向剧情;当游客表现出兴奋时,则解锁挑战型任务。上海迪士尼也在探索通过智能手环采集游客行为数据,由AI算法推荐个性化游玩路线,目前该系统已使游客平均体验项目数量提升23%,满意度保持在较高水平。未来,随着AI技术的成熟,乐园将更精准地匹配游客需求,实现“千人千面”的体验。

2.本土文化IP的深度开发具有较大市场潜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西游记、葫芦娃等本土IP在18-35岁人群中的认知度高达85%,但当前主题乐园对这些IP的深度开发率不足15%,存在巨大的市场供给缺口。这意味着每100个熟悉这些IP的年轻人中,只有不到15人能获得与之相关的优质体验产品,开发潜力亟待释放。

3.社交功能的场景化强化将进一步打破“乐园边界”

针对Z世代“线上社交线下落地”的需求,未来乐园将设计更多“协作式任务”空间,如多人共同解谜的密室区域、团队协作的主题挑战赛场地等。同时,线上线下的社交链路将更加畅通,游客在乐园内的互动数据可同步至社交平台,生成“体验徽章”;线下未完成的任务可在线上继续,形成“全天候社交闭环”。福建省“七沿”休闲度假项目的实践已初见成效,其通过整合社交场景与休闲产业,使游客二次消费占比达38%,高于传统景区15%的平均水平,这种模式有望在主题乐园中广泛应用。

结语

主题乐园的沉浸式变革不仅改变了娱乐方式,更反映了年轻人对体验式消费的深层次需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情感出口,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空间中实现自我定位,在共享体验中建立社会连接。唯有构建持续迭代的IP矩阵,才能让陪伴每一代人成长的动漫IP,在未来依然能触动新一代年轻人的心弦。

热门资讯

  • 主题乐园创意运营策略解析:IP、数据与体验的盈利密码

    主题乐园创意运营策略解析:IP、数据与体验的盈利密码

  • 趣味乐园:五大特色主题乐园案例深度解析

    趣味乐园:五大特色主题乐园案例深度解析

  • 法国Aquascope水上乐园如何利用科技赋能破解同质化困局?

    法国Aquascope水上乐园如何利用科技赋能破解同质化困局?

  • 解读《智慧旅游 沉浸式体验空间要求与评价》核心要点

    解读《智慧旅游 沉浸式体验空间要求与评价》核心要点

  • 破局夜游同质化:五大成功案例的核心创新与借鉴价值

    破局夜游同质化:五大成功案例的核心创新与借鉴价值

近期创作领域

  • 海森文旅
  • 海森文旅科技集团
  • 温泉旅游
  • 温泉旅游发展规划
  • 康养小镇
  • 康养度假小镇
  • 策划及概念性规划
  • 温泉康养
  • 概念性规划

经典案例

信宜莲花湖庄园温泉水乐园项目
  • 山东日照梦想海岸滨海旅游综合体
  • 广东龙门樱花岛小镇
  • 港中旅(青岛)海泉湾度假区
  • 浙江嘉兴国际温泉旅游城
  • 曲靖市西城公园片区中央商旅小镇湿地公园
海森文旅科技集团
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总部地址:广州市番禺区番禺大道北555号广州番禺天安节能科技园总部中心23号楼12层         邮编:511400

生产基地地址:广东韶关新丰马头镇工业园

联系电话:020-39388591   传真:+8620-23889566

24小时业务热线:18675872398(微信同号)

业务邮箱:hs@gzhaisen.com

海森文旅科技集团

广东海山游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站

广州海森度假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网站

广州海森度假温泉设计建造有限公司网站

广州海森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网站

友情链接:数据治理

Copyright © 2002-2025 海森文旅科技集团 版权所有 |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12398号 | xml网站地图 | txt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