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中秋节假期延续了从春节、五一劳动节的增长趋势,国内旅游出游人数、旅游花费、入出境旅游人次等主要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这个假期,旅游的松弛感正在归来。游客租车自驾、错峰出游等旅游消费习惯已养成,县域旅游和入境游持续火热,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双向旅游流动,使不同区域旅游市场形成良性互动,为更多目的地带来了经济增长的机遇。
10月8日-9日,多地文旅部门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双节”假期接待游客人次及旅游收入均超同期,甚至创下历史新高。
国庆中秋假期,北京文旅市场累计接待游客250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31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7%。
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国庆中秋假日期间,上海市共接待游客2548.50万人次,同比增长19.74%(按可比口径,以下同);上海市宾馆旅馆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3.70%,同比增长3.9个百分点。
据中国联通大数据,假日期间,天津市共接待游客2219.59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可比增长5.7%;游客花费215.75亿元,较2024年同期可比增长13.2%。
10月1—8日,重庆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701.59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2%;国内游客花费196.14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1.4%。全市重点监测的130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79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1.2%。
根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10月1日—8日,全省接待国内游客6075.15万人次,游客总花费644.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8%和23.73%,日均分别增长8.92%和8.26%。
2025年10月1日-8日,山东省重点监测的200家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966.6万人次,营业收入15.5亿元,比上年国庆假期分别增长8.0%和5.0%。全省公共文化场馆累计服务582.7万人次,比上年国庆假期增长11.6%。
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据初步测算,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10月1日-8日),全省接待游客6517.6万人次,较2024年国庆假期七天增长11.5%(以下对比均按此口径);实现旅游收入613.2亿元,增长14.2%。
从湖南省文旅厅获悉,湖南省假期累计接待游客3992.94万人次,同比增长19.35%,其中省外游客1037.12万人次,占比25.97%。根据假期全省游客花费抽样调查结果测算,全省实现游客总花费502.06亿元,同比增长25.96%,其中省外游客总花费192.51亿元,同比增长21.43%。
各地假日经济热力十足,为文旅消费再添一把“火”。从市场端来看,文旅消费呈现出5个值得关注的新趋势:
国庆中秋假期前夕,由高速、高桥、高铁组成的“三高”线路密集上新,串联红色、月色、秋色等主题景区和旅游产品,使得出游半径在300公里左右的旅行频次更高,体验更加丰富;假期小客车免费通行全国收费公路,以及全国各地推出的文旅活动和消费补贴,进一步刺激了国内文旅市场的消费热度。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9月,最新开通的高速、高铁和高桥项目包括九绵高速、襄荆高铁、沈白高铁、花江峡谷大桥、常泰长江大桥等。其中,花江峡谷大桥被誉为“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超级工程,桥上的蹦极、跳伞等低空旅游项目和空中咖啡厅,将一座高桥变成了一个玩法丰富的热门景区。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在花江峡谷大桥通车的带动下,国庆中秋假期,花江大峡谷景区搜索热度同比增长178%,与此同时,黄果树、万峰林等沿线景区搜索热度提升明显,其中黄果树景区门票搜索热度同比增长227%。
红色、月色、秋色作为国庆中秋假期旅行的热门“主题色”,由此延伸出的红色文博游、赏秋户外游、观景赏月游,以及主打“合家欢”的主题乐园亲子游,成为假期旅行的主流玩法。国内部分非一线城市以知名景区为核心吸引力,凭借便利的交通,以及丰富的日游和夜游活动,形成了层次丰富、主题多元、玩法多样的“小城热景”,一些热门景区兼具红色和赏秋、赏月属性。
例如,邯郸大名县在国庆中秋假期成为“流量担当”。为吸引游客,大名县组织各类演出活动500余场,相较于2024年,体验式沉浸式活动增多,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夜游也成为新的爆点。10月1日至7日,大名县接待游客约160万人次,游客主要来自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地。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假期“分段式错峰出行”依然受到欢迎,许多游客通过拼假方式选择在9月25日至30日提前出发,或在节中、节后开启旅程。
这一理性选择不仅提升了旅行体验,也有效疏解了行业在高峰期的承载压力:
•9月25-30日期间,国内多地酒店花费可省20%;
•10月3-4日,国内机票单程均价较前两日便宜超30%;
•10月9-10日,上海-重庆、西安-呼和浩特等多条航线较假期降价超5成。
截至目前,10月9-10日多地错峰出游订单涨幅明显:石家庄订单同比增长100%,武汉增长68%,西安增长40%。错峰出行已从个别现象转变为市场常态。
“夜游经济”的蓬勃发展,是游客出行节奏改变的另一个直观体现。假期期间,“夜游”在携程上的搜索热度环比增幅超200%。在石家庄,夜游类景区搜索热度环比翻倍;上海浦东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等多家场馆夜间热度同比涨超5倍。无人机烟花秀等视觉盛宴也颇为“出圈”,无锡禅意小镇·拈花湾、重庆欢乐谷等景区热度增长超30%。
这个超级黄金周反映出旅游消费的核心转向“体验”,旅客不局限于“到达”目的地,而是渴望“融入”。这种由表及里的需求变迁,正是中国旅游市场日趋成熟的有力证明之一。
据飞猪数据,假期95后游客预订人次占比最高,达近1/4。大学生群体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63%,国际机票预订量激增110%,人均预定金额提升31%。年轻消费群体带动体验项目热销,国内目的地民俗体验、旅拍等,出境目的地跳伞、海钓等订单量分别同增78%、30%。城市探索,夜游等体验式玩法亦在取代传统的景点打卡,“夜游”携程搜索热度环比增幅超200%,南京博物院等场馆夜间热度同比涨超5倍。
在住宿选择上,多居室、高品质的住宿产品预订热度持续走高,连住2天及以上的国内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过52%,非一线城市的高品质酒店预订热度更是同比增长超过90%。
AI技术的深度融入也为旅行体验带来革新。飞猪于4月发布的旅行AI产品“问一问”在国庆中秋假期日均使用用户数环比暑期劲增超5倍。同程旅行通过AI助手“DeepTrip”规划行程后实现闭环预订的用户数量相比五一假期显著增长。
这个假期,放弃赶行程、拒绝疲惫感、拥抱低能耗的“窝囊式旅游”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无论是电梯上山、滑梯下山,还是缓降型蹦极或酒店躺平,都成为了松弛型旅客的“舒适区”。
在台州神仙居、莽山五指峰、宁波象山灵岩等配备了便捷设施的景区,假期间门票订单同比增幅达20%至100%。景区设施的舒适化升级,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客流增长。
更有一批秉持“省更多的力、看更多的风景”理念的旅客,纷纷选择司导包车游:境内北京包车游订单同比增长75%,四川阿坝等风景胜地包车订单翻倍增长;出境包车游则呈现深度化趋势,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20%,其中日本市场增长180%,斯里兰卡市场增幅更达300%。
传统的“到此一游”式观光正被环岛骑行、非遗体验、夜游演艺、城市解谜打卡等体验式玩法取代。游客对行程的期待不再局限于景点本身,而更多地转向内容与情绪的满足。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比“追秋”更来劲的是“追星”。节日期间,多地举办音乐节、演唱会、体育赛事,吸引了大批粉丝前往,也让很多游客选择住下来,多玩几天。
从去哪儿平台的数据来看,音乐节对小城的带动效应最为明显。安徽马鞍山的“葫芦果音乐节”、四川泸州的“银河左岸音乐节”,刺激当地节日期间酒店预订量同比增2.6倍、2.1倍。
国庆中秋长假也成为体育赛事的“黄金档”,进一步激活当地文旅市场。
在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WTT中国大满贯轮番上演,拉动奥体中心周边酒店预订同比增长116%,孙颖莎等国乒明星引大量粉丝,石景山首钢园周边成为酒店热门商圈之一;成都赛艇公开赛创新推出“票根经济”,观众凭比赛门票可在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宽窄巷子等成都多个景点享受折扣优惠,推动四川景区占据全国前十热门景区中的三席。
扫一扫添加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总部地址:广州市番禺区番禺大道北555号广州番禺天安节能科技园总部中心23号楼12层 邮编:511400
生产基地地址:广东韶关新丰马头镇工业园
联系电话:020-39388591 传真:+8620-23889566
24小时业务热线:18675872398(微信同号)
业务邮箱:hs@gzhais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