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沉浸式餐饮以小而美的姿态持续破圈:杭州的宫宴让食客身着唐装穿越回盛唐宫廷,用分餐制还原《唐六典》记载的饮食礼仪;成都的蜀宴赋以巴蜀千年宴饮史为脉络,让每道菜品成为打开历史的钥匙;西安长安大牌档把非遗技艺变成餐桌互动。
据美团数据,2024 年“沉浸式餐饮”的搜索量同比激增347%,而同期文旅项目的 “沉浸体验”投诉率却上升18%。这种反差背后,藏着文旅行业亟需破解的命题:同样主打文化沉浸,为何一顿饭的体验比一座景区更吸引游客?在餐饮行业玩转沉浸的现状下,究竟能为文旅项目提供哪些可复制的启示?
餐饮的成功密码:用一根主线串起所有细节
成都的蜀宴赋在空间叙事上堪称教科书级案例。这座由工业厂房改造的餐厅,以巴蜀千年宴饮史为主线,将14米挑高的空间转化为时空隧道,如汉代区用夯土墙与盐井装置营造粗犷质感,唐代区以敦煌色调的纱幔呼应《蜀川胜概图》,宋代区则用汝窑青瓷与水墨投影还原文人风雅。
无死角主题渗透主题,在“宴遇东坡”场,品宋代东坡羹,观宋代戏歌《明月几时有》;吃汉代盐井烤肉时,舞台同步上演卓文君煮盐的情景剧;连服务员的服饰都暗藏玄机,汉代侍女穿曲裾深衣,唐代仕女着高腰襦裙。这种让食客从踏入餐厅到离席,始终处于穿越的沉浸状态,甚至主题活动将线下的沉浸式体验,延续到了线上,延长了体验的影响时间。
文旅的典型痛点:主题只是碎片拼图
某耗资 8 亿打造的江南水镇景区,却陷入大而全的陷阱,明清风格的戏楼旁挤着日式居酒屋,刚走过宋代牌坊就撞见网红奶茶摊,商业街是千篇一律的特产店......。而游客投诉最多的是,穿汉服拍照时,背景里总会冒出霓虹灯招牌、电线等各种与主题不符的设施设备,一看就出戏。
更致命的是主题断层,非遗剪纸体验与项目举办的电音派对毫无关联,夜间灯光秀既用了唐诗投影,又夹杂着现代流行歌曲等。这种把所有文化元素混合一起展示的操作,让游客始终在入戏与出戏间反复横跳,主题只是几块碎片拼在一起,无法组成完整的主题拼图。
破局之道:学会做主题减法
苏州网师园的夜游给出答案。夜游项目聚焦江南文人的夜晚生活这一核心主题:评弹艺人在月洞门边弹唱《游园惊梦》,茶席设在九曲桥畔,游客执茶盏时,恰好能看见月光透过花窗在地面投下竹影。没有多余元素干扰,却让人自然代入主人邀客夜游游园的情境,沉浸式体验江南文人的夜晚生活。
文旅项目需先确定核心主题,再让建筑、表演、商业都成为故事的叙事载体。就像蜀宴赋不会在唐代区出现辣椒(因为辣椒明代才传入中国),景区也应建立主题红线—— 比如唐代主题景区绝不能出现明清家具,民国街区的NPC不该说网络热词等,保证主题的统一性。
餐饮的成功密码:让文化变成可触摸的体验
西安长安大牌档的菜都很有巧思:用虾滑做的妃子笑;端上桌时需要在微型陶埙吹三声 “唤鸡声” 才开盖的葫芦鸡(设计源自唐代农家乐的饮食习俗,转为有趣的互动);酥皮做的笔杆,蓝莓酱做的墨汁,豆沙馅的墨芯,将文房四宝变成美食。
成都蜀宴赋中在品尝美食中,食客不需要理解菜品文化,只需在品尝中自然接收信息,就像川菜的麻辣一样,不知不觉入味;在处理川剧变脸时,让变脸艺人穿梭在餐桌间,在某桌食客举筷时突然转身变脸,再将手中的折扇赠予食客。这种自然而然的菜品体验与闯入式互动让原本有些距离的文化,变成了参与过程中有互动的深刻记忆点。
文旅的典型痛点:文化成了沉重的课本
某汉字文化主题公园里,游客被要求先听甲骨文讲座,才能参与拓印体验;互动屏幕上满是六书造字法等学术术语,家长不得不边查手机边给孩子解释。景区本意是传播文化,却把体验变成了随堂测验,为文化体验设置了门槛。
更普遍的问题是符号贴标签:古镇墙上刷满非遗字样,却没有一项能让游客动手体验;博物馆把工匠精神刻在展牌上,却不让观众触摸展品的纹理。这种教科书式的文化传播,让游客敬而远之,毕竟没有人喜欢在游玩的过程中,像学校一样严肃学习。
破局之道:把文化转化为感官的触发器
杭州宋城的《宋城千古情》演出提供了新思路。它讲南宋历史时,不会罗列年号事件,而是用水漫金山的特效让观众感受江南水韵,用岳飞枪挑小梁王的武打场面点燃爱国情绪。即使不懂宋史的人,也能被光影与情感打动。
文旅项目需要一套文化转化方法,比如将历史转化为情景剧,将技艺转化为可操作的体验(如让游客体验宣纸的抄纸环节),将美学转化为穿搭的选择。就像蜀宴赋用辣椒的麻对应川人的辣,让文化通过味觉、视觉、触觉、嗅觉等自然渗透,让文化通过互动的方式加深印象,而非简单的输出。
餐饮的成功密码:我有的,恰是你想要的
早期沉浸式餐饮的南京食朝汇的民国主题设计藏着精准的用户洞察。它发现年轻人穿旗袍拍照时总缺道具,便在墙角设置老上海电话亭等布景,备着复古手提箱、报纸等拍摄道具;考虑到家庭客群带孩子用餐的不便,专门设计美龄粥儿童版(少糖、易吞咽),还附赠小份民国货币玩具让孩子体验买单。
这些设计看似与民国文化无直接关系,却精准击中了用户的隐性需求。正如餐厅主理人所说:“客人首先是来吃饭的,其次才是体验民国。我们要做的,是让民国元素帮他们吃得更开心。”
文旅的典型痛点:我有什么,你就看什么
某古镇景区拥有珍贵的明代石雕,却把展区设在偏僻角落,指示牌只有小小的石雕园 三个字。游客更需要的休息座椅、遮阳棚严重不足,导游却催促必看景点。
这种资源导向的文旅开发、运营思维普遍存在:山水景区执着于资源规模,却没想过游客需要更舒适的观景台;非遗村落炫耀文化数量与深度,却不肯简化体验流程让游客也能参与。结果往往是景区有的很自豪,游客要的找不到。
破局之道:像设计菜单一样设计体验
西安长安十二时辰景区的转型颇具启发。它最初照搬影视场景,游客抱怨好看不好玩,后来引入任务制玩法:游客可以接不良人探案任务,在寻找线索中逛遍景区;带孩子的家庭能领神童科举任务,通过游戏学习唐代知识;老人则有市井寻味路线,专门推荐适合的小吃与休息点。
就像餐厅会根据客群设计套餐,文旅项目也应建立用户需求清单:年轻人需要拍照点、社交话题,家庭客群需要亲子互动、休息区,文化爱好者需要深度讲解、小众体验。乌镇西栅的成功正在于此 —— 它在年轻人聚集的酒吧街设汉服租赁点,在亲子区造迷你乌篷船,在茶馆安排评弹专场,让不同客群都能找到自己的心头好。
餐饮的成功密码:用小细节构建信任
洛阳的武皇盛宴一入门,身着古装、画着精致妆容、戴着面纱的女服务员以宫廷迎宾礼节引导宾客入内。开宴前,还有一对一的侍女奉茶净手,每个细节都藏着满满的仪式感。
北京宫宴借鉴周代“燕享食礼”这一古老而庄重的礼仪制度,精心设计了三进三出的上菜流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仪式感,让食客仿佛回到了周代的宫宴。
北京御仙都的宫廷宴也是这样,服务员的指甲必须涂凤仙花染的淡粉色,因为是参照了清代宫女规制,一道万字扣肉的菜品的刀工角度严格参照《随园食单》。这些小细节,恰恰是让食客相信自己真的在吃宫廷宴的关键。
文旅的典型痛点:道具穿帮毁所有
某古镇的灯笼用裸露的LED灯泡,仿古商铺的门牌号印着阿拉伯数字,NPC 穿的汉服其实是戏服改良款。游客一眼就能看出假,自然无法真正代入进去—— 就像看话剧时发现演员戴现代手表,再精彩的剧情也会出戏。
更隐蔽的问题是逻辑漏洞:唐代主题景区卖着网红冰淇淋,民国街区的小贩用扫码支付,这些时代错配的细节,会瞬间瓦解游客的沉浸感。
破局之道:建立细节较真清单
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的保护堪称范本。它给所有商铺定了复古规矩:茶馆必须挂木质招牌,布庄要用蓝底白字幡旗,连外卖小哥的工作服都印着“某某酒坊”的仿宋体。甚至空调外机都被统一做成合适的假窗造型,从视觉上消除现代痕迹。
文旅项目需要制定类似餐饮SOP的细节标准:比如宋代景区的算盘必须用上二下五”珠式,唐代NPC的对话不能出现网络用词等现代流行语。这些细节越细致,游客越容易入戏。就像蜀宴赋的香氛都按朝代定制,景区的气味(如古镇的柴火香、寺庙的檀香)也该成为隐形的细节演员。
餐饮的成功密码:让体验有张有弛
蜀宴赋的用餐流程暗藏节奏美学:开场用汉代盐井的震撼布景制造情绪起点,接着以唐代乐舞的热闹调动情绪,中间插入宋代茶艺的安静沉淀,最后用川剧变脸的高潮收尾。这种 紧张到舒缓再到高潮的节奏,让食客3小时的体验始终保持新鲜感。
蜀宴赋进行留白设计,每道大菜之间有5分钟空档,服务员会引导食客看墙上的壁画故事,或把玩桌上的仿古器物。这种留白的智慧,反而让体验更显从容。
杭州宫宴在食客刚入座时,便会请食客选择自己喜欢的茶杯,制造开场惊喜;宴会结束后,现场的演员会和宾客热情互动,“苏东坡”则来到前排问候观众,“贵妃娘娘,找您好久了!”、“皇上,用膳满意否?”等幽默诙谐的对话,给足了食客情绪价值。
文旅的典型痛点:全程高能等于无能
某沉浸式乐园号称“每10分钟一个爆点”,结果游客刚看完无人机表演,就被拉去看魔术秀,接着又要赶花车巡游,全程像被按快进键,累得只想找地方休息。
更多景区是前紧后松:入口处花重金打造震撼景观,后面却只剩同质化商铺,游客体验呈断崖式下跌,体验感不佳。
破局之道:设计情绪过山车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动线设计值得借鉴。它将刺激项目(如过山车)与舒缓体验(如游船)交替分布,在热门项目排队区设置互动彩蛋(如与卡通人物偶遇),让游客的情绪在兴奋、放松、期待中切换、循环。
文旅项目可借鉴沉浸式餐饮的上菜顺序设计:用标志性景观制造开场惊喜,用互动体验维持中段参与感,用文化高潮形成记忆锚点(如非遗表演),最后用伴手礼、留言墙或对话互动实现结尾共鸣。就像蜀宴赋用餐后书签延续体验,景区也该设计离园仪式(如敲钟、盖章),让沉浸感在离开后仍能延续。
从杭州宫宴的一器一礼,到成都蜀宴赋的一菜一景,再到长安十二时辰的一城一史,沉浸式餐饮与文旅项目的核心差异,不在于投资规模,而在于是否真正理解体验的本质:不是用高科技堆砌出逼真的假,而是用细节与温度构建可信的真;不是让游客看故事,而是让他们走进故事,成为故事里的人物。
当文旅项目能像设计宴席一样精心编排体验 —— 有明确的主题主线,有转译到位的文化,有体贴的用户视角,有较真的细节,有张弛的节奏。那么,游客就会从打卡拍照变成入戏沉浸,从来过变成难忘。毕竟,最好的沉浸不是演给游客看,而是与一起游玩。
扫一扫添加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总部地址:广州市番禺区番禺大道北555号广州番禺天安节能科技园总部中心23号楼12层 邮编:511400
生产基地地址:广东韶关新丰马头镇工业园
联系电话:020-39388591 传真:+8620-23889566
24小时业务热线:18675872398(微信同号)
业务邮箱:hs@gzhais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