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乡村旅游的换代升级_海森文旅设计院
海森文旅官网欢迎您!
020-39388591    18675872398
乡村旅游的换代升级_海森文旅设计院
智库

乡村旅游的换代升级

作者:海森文旅科技    时间:2023-10-10 15:24    阅读量:0

乡村旅游是改革开放以后,旅游业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交相辉映的一项伟大创新,不但开辟了“三农”及相关资源的利用新途径,也开创了农民离土不离乡的脱贫致富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样在乡村旅游项目规划设计中也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海森文旅研究院针对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提出几个方面的迭代升级路径。

乡村旅游的换代升级

乡村旅游历经30多年发展,目前正在跨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在“十四五”乃至更长的时期,“换代升级”将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旋律:

一是全国居民GDP已超过万美元,势必带动市场对乡村旅游消费水平的升级与对产品的更加挑剔,告别低端将成为未来一部分乡村旅游的目标;

二是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以前主要是市民周末休闲的去处,今后消费主体还将包括大量的农民,乡村旅游将成为城乡居民周边观光、休闲、度假、户外、体验等的重要选择,也就是要提升到新的一级版本;

三是做强国内旅游是“十四五”旅游规划提出的新要求,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中占比很高的业态,提升质量、做强产业将是未来趋势。

乡村旅游的换代升级

覆盖苏鲁豫皖部分市县的淮河流域乡村旅游发展,放在全国大背景和大格局下来看,拥有一些明显的发展条件或优势:经济条件较好,发展起点较高;人口密集,现实和潜在的客源市场巨大;交通网络纵横密布,交通出行便利和快捷,市场半径大;地处传统农业区,“三农”资源十分富集。也存在相对的一些弱势,由于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仍,致使古村老街留存很少;农村的城镇化发展比较普遍,乡村个性非常模糊;旅游业发展水平一般,对乡村旅游算是一个制约。简而言之,淮河流域的乡村旅游在全国属于第二梯队,与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周边相比存在差距,但又明显超出西部和中部某些地区的发展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发挥很重要的承东启西、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此,应注意做好以下方面的重点提升或转变:

市场形象--瞄准美丽乡村的目标

从乡村旅游发展之初,乃至直到今天的多数地方:乡村旅游几乎等于农家乐,多是一家一户的自发发展,目标就是自身的脱贫致富;与之有所不同的集聚型的发展,只是个别地方、少数地方。在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应该逐步突破一家一户的局限,加快走向整合和集聚,形成以村为单位的形象,这既有利于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做好做强,也切合当前乡村振兴的方向,对村容村貌的改善也是相得益彰的。

乡村旅游的换代升级

--体现乡村传统风貌。农村不应拒绝现代化,但现代化不等同于城镇化。电视、冰箱、洗衣机、淋浴间都可以进入农户家庭,但未必就是要过城里人的所谓“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汽车”的生活。欧洲、日本现代化水平已很高,但仍旧保存了很多传统的乡村村落,包括村落布局、街巷构造、建筑风貌、原生植被等。这类事例说明,农村的现代化未必就要城镇化,未必就是对传统村落的摧枯拉朽。不土不洋的城镇化的“新农村”,在20年前或许还有一定的“看点”,如江阴的华西村、天津的大邱庄;时至今日,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也在变化之中,如浙江丽水松阳在新农村建设中,强调恢复农村传统文化生活,75个古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突出村庄个性特色。农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集散地,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历史传承、个性特色,这是开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卖点。前几年,在乡村振兴、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建设中,一些地方搞了不少“样板工程”,大幅度改善了公共服务设施,但也让很多村庄失去了特色,变成了类似工厂化的产品。这种打磨掉了各自特色的“千村一面”,就像商周青铜器被去掉了斑斑锈迹,对乡村旅游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唯一补救的措施就是设法恢复既有的特色。

乡村旅游的换代升级

--洋溢乡村生活气息。也就是随处能够找到“乡愁”。它是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形态所释放的特有气场与芬芳,是在城里所难以寻觅的。例如,老树浓荫下的村民相聚、邻里乡亲的串门聊天、田野园圃的耕耘采摘、河湖水塘边的垂钓撒网、早出晚归的忙碌身影,这些乡村司空见惯的场景,也是乡村旅游该有的背景和底色;没有这些而全凭一些人造景观,那是怎么折腾也很难有所突破的。有了这些,就可让游客在乡村旅游中体会到与城市的差异,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气息和乡愁,比如,可以到村里散步、到田头打望、看村民日常生活等。

--便利旅游接待服务。任何一处农村发展旅游,交通都应具有通达性,应该有汽车站、停车场、游客中心、公共厕所、标识牌和其它公共设施等,并且都要达到专业化的标准。

--挖掘历史文化底蕴。这对部分村庄是必要的,对历史较短或缺乏记载、缺乏历史遗存的,则没有多大必要,更不必千篇一律地去建村史馆。梳理乡村的历史文化,既是为了找寻可开发的旅游资源,也便于对乡村旅游定位,也是为了突出不同村庄的个性特征。

农家乐--向乡间休闲单元拓展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乡村旅游是多业态、多种类、多层次的,但并不是低端产品。农家乐在我国乡村旅游中占有较大比例,最初多是提供简单的餐饮供应,也有少量提供住宿服务的,外加一些采摘、垂钓、烧烤、观光等,消费总体较为低廉,餐食供应是大众化的,基本上是大盘大碗、大桌大凳,食宿环境也呈现农村特点,鸡狗到处跑、蚊蝇乱飞舞。今后的农家乐业态还将大量存在,但重点是提高水平和质量,方向是向乡间休闲度假的单元转变。

--环境卫生和乡居美化。同是做餐饮的,环境不一样,场所有差异,招徕游客的水平也就不同。卫生是最基本要求;环境要绿色生态;乡居要舒适宜人。山东省若干年前曾对乡村旅游给予每户改厨改厕8000多元的补助资金,收到了较好的扶持和提升效果。

乡村旅游的换代升级

--接待与供给条件。包括院落、房舍、园圃和庭院绿化;床炕铺榻、桌椅板凳、碗盘碟勺;碗盘碟勺,装修装饰,都应造就一个宜居宜餐的良好氛围。一些人觉得日本料理档次高,其实主要是较为注重氛围营造和服务标准化。去年我去北海涠洲岛、广东惠州龙门县考察乡村旅游,就发现虽然仍旧带有因陋就简的痕迹,但很在意食宿环境与氛围的营造,这就容易赢得游客的青睐。

--餐饮特色与品质。餐饮在旅游接待中占重要地位。不论是观光游览,还是休闲度假,餐饮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是品质要过硬。这在经济发达地区容易做到,作为经济尚不发达的市县需要加倍努力。要有一两个拿手的菜和饭,最好是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如扬州的淮扬菜,淮安的软兜长鱼面,安徽的臭鳜鱼;要有时令性的食材和饮食,如清明果、端午粽,荠菜、芦蒿、鳜鱼、河豚;要有尝新性的饮食,如以新的粮食做的食物。湘、黔、滇、桂等省区傈僳、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侗族就有“尝新节”,就是吃新收的粮食、庆贺传统节日。

--增加新的活动项目。让农家乐有新的消遣、玩法和消费,成为“微度假”的一种载体。

产品业态--做好“三农”+旅游

乡村旅游的业态有很多,但各地大多欠丰富,主要的是农家乐和民宿,个别的还有古村老街、小景区、花卉基地、果蔬园、美食街、非遗项目等。未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可借鉴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改变以观光和浅表体验为主的现状,向“三农”资源+旅游方向拓展。

乡村旅游的换代升级

--农业观光。也有的叫观光农业,包括种植园、科技园、设施农业等。其实,大田农业、大地景观,最能体现乡村旅游的基本特色,如云南曲靖的罗平、青海门源的油菜花,西藏林芝波密桃花,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等都是知名的旅游景区,不少地方农业大丰收、瓜果飘香的时节,也是乡村旅游的旺盛之季。

--农产品加工+旅游。如菜籽油的老式压榨(杭州的桐庐),甘蔗的榨汁熬糖(丽水的松阳),蜂蜜的采割,酱油陈醋的酿造(重庆南川区“三不加”酱油酿造厂)等,都可列为乡村旅游的观赏项目,也可以作为研学旅游的项目。

--果蔬产地+旅游。如水果小镇、西瓜小镇、专题博物馆,如台州仙居的杨梅博物馆、寿光的蔬菜交易会。

--土特产采摘季+旅游。如莼菜、蘑菇、野菜。

乡村旅游的换代升级

--特色民宿+微度假。这在全国已是比较普遍的业态,但多限于知名度较高的民宿,需要所处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

--农村手工业、非遗项目+旅游。如一些地方的竹编、草编、藤编,画虎的民权县王公村,丽水古堰画乡,烧造土陶的一些地方等。

发展方式--向集约化转变

在新的发展阶段,有条件的地方应努力从无序零散的状态,向有机协调、有序集聚、集约发展的方向转变,改变乡村旅游起步阶段那种一家一户、零零散散、雷同竞争的发展状况,形成一批旅游专业村,如百色旧州的绣球加工、大理鹤庆新华村的银器饰品生产。以前有的地方发展沟谷旅游经济、推进旅游“一村一品”,基本方向与此是一致的,但在统筹规划、分工协作、一体形象、大力营销上还要再加提升。

--做好谋划和引领。作为当地政府或旅游部门,应该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升级做好谋划,关键是树立好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和榜样,让实实在在的现实案例说话,力戒去搞“村村点火”式的发动;请旅游专业团队做好乡村旅游提升的策划,一手抓好现有存量的改造升级,一手抓好所必需的新的增量;改变由零散、零售、等客上门的状态,为集体抱团的、对外有整体旅游形象的市场拓展转变。

--做业态梳理和产业分工。在一个村庄之内,要体现旅游产业要素的健全和接待服务的分工协作,根据农户经营历史和各自特长,进行适度的梳理和规划,对应市场要体现出产品供应的多元化,增加组合性和选择性。这对于淮河流域来说,由于乡村旅游的文化和业态差异不大,客观上有一些难度。

--做好老旧项目的更新改造。如田园旅游综合体项目、旅游小镇、农业观光园、旅游村落,现在不少存在着游客量较少、项目经营半死不活的问题,需要借助外力做好提升,包括专业策划、开发、运营、管理,也包括投资。需要聘请专业公司和职业经理人的,要认真加以选择。

--提升各类经营者的水平。山东省旅游局早年组织过村干部和乡村旅游骨干到台湾去参观考察,就是富有远见的发展举措;现在江浙一带民宿搞得好的地方,民宿老板在旅游淡季就会举办培训班,对有需要的各地民宿从业者进行培训,这方面的市场需求量很大;与此同时,抓好对领导和管理者的培训,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的培训班就有这类的课程设置。

乡村旅游的换代升级

--选择可依托的业态。要把乡村旅游做好做优,必须先把基础进一步拓宽和打牢。近些年,全国特色小镇发展之所以失利很多,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依托的产业;乡村旅游未来的拓展和提升,也应是如此。可以依托的业态或细分产业有不少,例如:非遗传承项目,可以增强乡村旅游市场的招徕力和卖点;特色产业的开发,可以形成业态的关联链条,例如茶叶,可以做出采摘、制作(工业旅游)、茶馆、茶艺、茶餐、茶点、茶文创;旅游小镇与乡村旅游紧密集合,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发展成效,云南红河弥勒的可邑小镇就是一例的;田园旅游综合体,如杭州郊区的双浦,就依托2个自然村,有大片农田、池塘、菜地、花圃,本身就是乡村旅游的综合性业态。

产出效益--向做强产业转变

乡村旅游是一个经济现象,一家一户的经营者都实现了脱贫致富;但乡村旅游是一项产业吗?有的业内人士认为,未必就能够轻易认定,因为它的产出不好统计,数字大多是估测出来的,拍脑袋的;对相关产业的拉动多大、带动性多强,也难以理直气壮的说明。只有少数全村都做旅游接待、旅游商品生产的,可以相对清楚地显示其产业属性。今后推动乡村旅游向产业化发展,应该朝以下方向努力:

--适度健全产业要素。把乡村旅游最相关的方面都争取做全,把能够吸引消费的方面都尽量提供。以前是简单的餐食为主,现在可通过增加住宿、体验(田园、山岭、水滨)、娱乐、购物,让游客更多一些的消费。

乡村旅游的换代升级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一些必要的夜间项目,如打铁花,放鞭炮,夜间小演出;开发适量的精品特色民宿,吸引游客停留;再就是过好传统民俗节日,营造出特有的节日气氛和民俗仪式,吸引游客参与,如端午、七七、重阳。

--接待度假和康养游客。从全国来看,某些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的乡村,正在成为微型度假、研学旅游、康养生活的接待基地,例如濒临四川、重庆的贵州北部乡村,成为接待夏季避暑的重要集散地;海南琼海、万宁、陵水,广西北海、崇左、防城港,云南德宏、版纳、保山等广大乡村,则是冬季避寒的重要地域。淮河流域有条件的地方,也要努力向这个方面争取。

--寻找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要寻找当地有特色的一些物产,通过旅游渠道予以发力赋能,加快增加乡村旅游的收益。云南昆明安宁市一地由玫瑰花种植,转向工业化产品的加工,现能生产100多种相关的玫瑰系列产品;沂蒙山区有一个开发乡村旅游的村子,那里的村支书对我说,该村的五彩煎饼加工生产,市场销路非常好,但目前生产能力受限,外边订购1000公斤,都很难有生产供给的能力。

--做好旅游商品的外销。农副土特产品是增加收入的重要方面。要注意做好有机、绿色、原产地标志等认证;搞好针对游客的现场销售,一些地方提出的对自驾游客的“后备箱”促销计划,就是富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也要建立网上的销售渠道,将优质农副产品销售到四面八方,我北京一位朋友业余时间帮湖南石门的家乡人销售柑橘,一季销售超过600箱。这说明,只要农副产品质量可靠,通过旅游的渠道销售,是很有市场潜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