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两会代表建言背后的文旅发展趋势_海森文旅设计院
海森文旅官网欢迎您!
020-39388591    18675872398
两会代表建言背后的文旅发展趋势_海森文旅设计院
行业资讯

两会代表建言背后的文旅发展趋势

作者:海森文旅科技    时间:2024-03-15 16:11    阅读量:0

定调2024年发展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胜利闭幕,其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重领域的人大代表提案持续发酵。比如引发热议的“将离线休息权入法”提案已正式立案,而在今年两会代表建言中占比C 位的文旅相关提案也颇具热度,充分展现了行业的发展活力。

正如在“部长通道”上,文旅部部长孙业礼所说:“去年全国国内游客出游的人数达到了将近49亿人次,旅游总花费接近5万亿元。旅游的火爆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活跃市场、提振信心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火爆的文旅将在2024年绽放怎样的光彩?我们或许可从今年“两会”的文旅提案中窥知一二。梳理超百份的文旅提案,我们发现:文化、博物馆、非遗、消费、数字化等词高频出现。

两会代表建言背后的文旅发展趋势

万物皆可文旅,持续深化融合

“一业兴则百业旺”,立足行业发展,文旅行业产业链长、收益面广。孙业礼表示,“百业只要加上了文旅,既带来了人气又开辟了财源,就会出现人财两旺的好势头。”

万物皆可文旅,其中最契合且最有变通性的当数文化产业。在2024年31省份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一词被提及近300次,成关键信息。而在两会人大代表的建言中,“文化”更是重中之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认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当前旺盛的旅游需求,为重庆市文旅深度融合、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各地在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展示本地文旅特色,重视文化氛围营造。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表示,贵州红色文化丰富厚重、民族文化多姿多彩,阳明文化、屯堡文化独具特色,侗族大歌、苗族飞歌、布依族八音坐唱都有其独特的韵味,要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博物馆副馆长韩莉表示:“要盘活文物资源,加强馆际交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做出更多的精品展览,研发出具有文化内涵、符合大众需求的文创产品,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在她看来,要加大文博产业模式创新、内容创新,突出国际化、引领性、带动性,让文化、旅游真正形成合力,促进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认为一定要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全国人大代表 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发表示:“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要真正地惠及公众。我们的公众能够增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这种兴趣和爱好。”

让文化贴近生活的同时,多位人大代表也提到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海江建议,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建设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家级质量基础设施平台有重要意义。应培育和创建文化遗产保护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基础、重点和特色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和研究,构建多层次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制定。

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认为,保护利用好一处文化遗产,不仅需要考古学,还需要更广泛的博物馆、古建筑、艺术等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和研究,不少高校在文化遗产课程建设上任重道远。他建议,应该采取措施,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转化利用提供更多的人才和学术支撑。

从地域文化到民族文化,再到非遗文化,文旅融合正日益深化。以近期开放的殷墟博物馆为例,3000多年前青铜文明吸引了诸多游客前去体验。文博场馆预约“秒空”、大型演出“一票难求”更是直接体现了人们对于文化含量超标的文旅产品高度需求。

两会代表建言背后的文旅发展趋势

培育文旅新业态,丰富多元供给

如何有效增加文旅产品供给,丰富文旅业态,创新消费体验成为2024年文旅工作重点。今年两会代表着眼于产品形态、年龄层次、科技融合和乡村旅游等角度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建议进一步助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速文旅数字化、IP化升级。地方文旅部门可以与网络文学创作者、机构展开深度合作,以网络文学为载体对当地特色文化进行再创造,借助文字及有声、动漫、影视、游戏等多元内容形态,让特色文化可读、可听、可看、可感,实现文旅数字化转型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建议文旅发展,需加大对常设性的实景演艺、私人博物馆、基于视听科技的演艺和沉浸式体验项目等新型文化旅游项目政策指导和扶持。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建议将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建设列入城市发展规划。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金参与等形式,在博物馆建设中增加儿童设施。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设儿童博物馆。此外,针对儿童好动、爱玩等特点,博物馆可以布置更多趣味性强的儿童专区、开办儿童特展、推出儿童讲解服务等,让儿童在游戏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推出儿童版智慧导览服务,如提供讲解机、增强现实眼镜等,提升参观的趣味性。

无独有偶,针对文化遗产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民进中央建议优化文化遗产教育资源配置,努力保障青少年接受优质的文化遗产教育。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建立中小学校与文旅部门、文物部门、博物馆、文化机构等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好所在区域文化遗产资源和相关单位的专业资源,共同长期开展文化遗产教育。探索建立文化遗产景区在旅游淡季向学校集体参观免费或低票价制度。鼓励优质校、示范校与资源相对薄弱校共建共享文化遗产类课程、师资。

儿童、青少年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而伴随着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文旅市场也成为行业积极探索的方向。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建议,培育养老服务文旅新业态。以创新模式将养老院打造成老年人的人文乐园,丰富老年人的文旅生活。“例如,艺术养老院可以定期举办画展、音乐会等文化活动,吸引老人亲属、游客参观;体育养老院可以举办老年人体育比赛,展示老年人的活力。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开放性文娱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还可以吸引外地游客,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特色养老院还可以与当地的旅游景点、餐饮业等相结合,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近年来日益火热的“乡村旅游”也备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介绍“乡亲们说以前最想过上城里人的日子,现在好多城里人都愿意来代村体验生活,‘我家住在公园里’成为乡亲们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些年来,我们坚持立足农业,没有流失和浪费一寸土地,特色产业发展一直围绕现代农业链条延伸,打造了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建起了农业企业园和新农人培训中心,走三产并举、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两会代表建言背后的文旅发展趋势

美丽乡村也吸引更多的归乡人群,据透露让许多小朋友来研学就不愿意走的农业科技馆项目就是由一个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返乡创业大学生团队实施的。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灵山拈花湾文旅董事长吴国平就建议年轻人返乡助力乡村旅游建设。他表示,乡村旅游业要瞄准高质量发展,进入精打细算、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运营时代,存量业务迫切需要运营提升。相较于吸引其他人才,鼓励并吸引“二代”年轻人返乡,投入乡村旅游是收效较好、见效较快、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他建议,多措并举,出台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鼓励“二代”还乡,并着力提升乡村的教育、医疗等水平,解决其后顾之忧。

让科技为文旅赋予新质生产力

观察文旅市场上的新型业态和产品,科技的助力功不可没。吴国平建议,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文旅行业应用人工智能的指导力度,鼓励企业创新研发,利用新技术提升产业基础,优化产业链,并推动应用赋能。这个趋势在2024年仍将持续。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表示,“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让文物‘潮’起来、‘活’起来、‘动’起来。”如今,河南博物院正通过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人才优势转化,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开辟文创发展新赛道,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文旅文创产业快速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族文化宫副主任们发延提案倡议,整合全国专家资源,协助各博物馆梳理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物古籍“家底”,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提供坚实历史支撑。同时,加强历史文物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提供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等服务,增强中华民族故事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副馆长郭进建议加强基层博物馆科研职能。为了让博物馆里的知识更接地气,郭进带领团队向现代科技手段借力,通过古生物三维复原动画视频、全息投影、化石感应互动等方式,让化石“活”起来;通过参与文创产品设计、引进AR智能体感互动设备及8K天文数字球幕剧院等方式,在探索博物馆“自食其力”渠道的同时,促进科研向科普转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建议尽快启动甲骨文数字化工程,在甲骨文出土地安阳殷墟建设甲骨文数字化平台。他表示,甲骨文数字化工程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有效举措,是新时代采用新技术的保护与研究需要,也将对甲骨文的活化利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也围绕文物保护、文物数字化等方面的热点、难点和瓶颈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文博院馆员卓娅·巴合提建议充分利用好科技的力量,让科技赋能文物巡查保护。建立文物安全预警防控系统,加强文物安全末端守护、加强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管,并且人力防范、实体防范和技术防范有机结合,增强文博单位安全预警和防控能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从激活文旅生命力到保护文化遗产,科技的力量都不可小觑。

打通“最后一公里”,优化文旅环境

伴随文旅产品多元供给日益丰富,消费者对于体验的要求逐步升高。针对目前文旅行业存在的诸多影响体验的问题也是本次两会人大代表建言的重点。

针对入境游有待打通的“堵点”,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建议提升我国入境游便利化程度,简化签证申请流程,扩大免签、过境免签、落地签等政策使用范围;改善入境游客移动支付,下载相关App,在办境内银行卡也能花钱;在旅游景点、公交站点设置多语言标识体系等,向全世界提供更加人性化、便捷化、国际化的旅游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集团董事长陈寅建议,一是提高营销宣传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强目的地形象塑造和海外精准营销推广,邀请海外旅行商实地考察;通过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题活动,广泛吸引国际游客的关注。二是打通国外游客入境游堵点,完善全流程服务标准,提升来华旅游体验感。比如,适当增加英语标识;扩大海外信用卡POS机的覆盖面,降低刷卡手续费;优化移动支付APP的海外用户绑定和认证程序;简化外国游客购买门票的实名制认证流程,研究开辟团队游客绿色通道。三是加强旅游专业外语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等方式,加快培养一支通晓国际规则、掌握专业知识、能够使用外语的国际化旅游人才队伍。小语种的导游人员缺口较大,建议通过职业培训补充人才缺口。四是推出更多支持入境游的具体措施。政府有关部门推出更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支持政策。比如,入境游企业参加国际展会以及邀请境外客户来华考察,可给予资金支持;对组织入境游客的企业按人次和天数给予奖励。

针对文博场馆、科技场馆“一票难求”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呼吁对当前黄牛抢购倒票乱象急需出台法规治理,从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的科创文化教育环境。对此,孙业礼直言:“这些问题都客观存在,说明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

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文旅发展和人们美好生活无缝衔接将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亦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两会代表建言背后的文旅发展趋势

总之,2024年文旅热潮定当延续,因为这已经成为一件“上下同欲”的事情。

“上下同欲”出自《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意思是“上下有共同的愿望”。

在顶层设计中,火爆的文旅消费是拉动消费核心力量,引领了全年消费规模的增长。在消费需求中,高品质的文化生活不可或缺。两者共同作用下,高质量的文旅产品和供给成为大家共同的愿望。未来,谁能在旅游六要素层面把握好趋势,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更丝滑的体验,谁就能抢到更多“行走的GDP”。